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厅各处室、直属单位:
依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苏政发〔2021〕18号)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人社部发〔2021〕47号),我厅组织制定了《江苏省“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年7月14日
江苏省“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全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要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的关键阶段。为持续推动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以下简称“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相关安排,编制本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全省人社事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全省人社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全省人社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聚焦主责主业,抓重点、补短板、防风险、促发展、惠民生,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省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进展。
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精准高效,扶贫任务超额完成,禁捕退捕渔民安置保障阶段性任务顺利完成,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不断增强,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有效提升,五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3%左右的较低水平,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帮助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118万人,扶持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149.6万人,江苏就业工作2016年、2018年、2019年三次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激励。
社会保险制度更趋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规范完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基本建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稳步推动,职业年金投资运营全面开展,城乡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5961万人、1891万人、2131万人,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年度人均调增比例超过5%,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60元。
人才供给质量持续提高。大规模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工资管理更加规范,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载体打响品牌,人才人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884万人和455万人,五年累计招收博士后1.02万人、引进海外留学回国人才5.33万人,评审产生591名“教授级”乡土人才,江苏选手在两届世界技能大赛和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斩金夺银、屡创佳绩。
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持续完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深入推进,企业工资宏观调控更加完善,工资支付保障长效制度全面落实,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处质效显著提升,根治欠薪深入推进,连续四年农民工欠薪案件数、涉及金额和人数“三下降”,连续三年获评国家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A级,三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比“十二五”末增长23.93%。
人社系统行风持续优化。人社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全省人社业务事项清单更加规范,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顺利推进,综合柜员制业务经办模式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基层人社平台建设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窗口单位经办队伍建设显著加强,社保卡和电子社保卡加快发行应用,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初步上线运行,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9069万人,年均增长10.1%,签发电子社保卡2141万张,12333综合咨询服务量每年超过2000万人次。
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战疫情惠企利民十项行动迅速开展,社会保险费“减免缓”政策顶格落实,稳岗返还政策加快实施,重点企业专员服务和农民工复工返岗“点对点”保障机制有效实施,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得到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人员表彰奖励、聘用进编、职称聘评和工资福利等关爱政策及时落实,累计减免三项社保费119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84亿元,为3884户企业送工8.4万人,交出了应对大战大考的优异答卷。
“十三五”时期全省人社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有力服务经济社会大局、厚植民生福祉,为全省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问题挑战。外部形势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就业、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劳动关系面临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多,人社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劳动力供求深度调整,就业增长动能不足,结构性矛盾将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面临较大就业压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劳动者适岗就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人口快速老龄化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城镇化加速推进对于社会保险适应流动性提出更高要求,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关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亟待加强。技术技能人才结构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效率、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人才政策集成度、开放度还有优化空间,创新型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矛盾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企业期待进一步降低用工成本、增强用工灵活性,广大职工对体面劳动的多元化诉求日益增强,灵活用工方式下权利义务的法律关系不清晰。人社基层基础建设和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有待加强,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快速发展,优质人社服务供给还需不断扩大。
(三)战略机遇。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更加彰显,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劳动力市场的回旋余地和承压能力较大,进一步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增强人才人力资源支撑能力有着扎实基础。新经济新业态快速发展,为劳动者特别是失业人员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和转岗转业平台,对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劳动参与率产生积极作用。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统筹层次不断提升,社保基金积累较为充裕,投资运营稳步推进,为制度可持续运行提供支持。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人才流、技术流等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频繁,产业发展、技术变革、市场空间变化为人才创新创业开辟广阔天地。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更加完善,应对处置劳动关系争议纠纷的能力显著提升。全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建成上线,为提升人社公共服务效能提供强力技术支撑。
全省人社部门要坚持稳中求进、主动作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筑牢底线、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政治机关建设打造政治人社,聚焦高质量发展打造服务人社,聚焦工作首位度打造创新人社,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打造民生人社,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法治人社,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谱写“强富美高”现代化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中人社工作方位,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彰显人社部门政治价值和责任担当。
——人民至上,厚植福祉。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着眼于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持续兴办民生实事,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扩大人社公共服务优质均衡供给。
——深化改革,务实创新。增强人社领域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率先找到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路径,增强人社发展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
——把握规律,防范风险。坚持实事求是,自觉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合理制定政策标准,正确引导社会预期。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源头防范,科学应对,统筹人社领域发展和安全,坚决兜牢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三)主要目标。
——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就业结构不断改善,就业创业环境持续优化,劳动者技能素质加快提升,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有力,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十四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公平性、统一性、可持续性显著增强,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进一步提升,法定人群全覆盖得到巩固,社会保险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十四五”期末,城乡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150万人、2000万人、2300万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90%以上。
——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更加迸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城乡区域人才协调发展,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人才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引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持续增强。“十四五”期末,新增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人数100万人次,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1000人以上。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和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更加健全,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工资收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基本建立。
——劳动关系协商协调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协调劳动关系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治理能力显著提高,拖欠农民工工资有效根治,劳动者合法权益有力保障。“十四五”期间,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不低于60%、仲裁结案率不低于92%,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98%。
——人社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社公共服务制度和标准体系全面建立,人社一体化信息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加快推进,人社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十四五”期末,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70%,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95%。
三、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更加注重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将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将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下限,实现经济发展、就业充分与收入增长良性互动。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产业、贸易、社保等政策相互衔接,发挥产业投资带动就业的关键性作用,建立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带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推动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地方立法。构建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扩大稳岗返还政策受益面。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消除户籍、地域、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推动城乡劳动者在就业地、常住地平等享受就业政策服务。推动健全县以上政府就业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完善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重大风险协同应对机制。加强就业资金绩效管理,提高就业资金使用精准度和使用效益。建立就业优先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夯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加大对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地区的激励支持力度。
(二)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与高端生产服务协同并进,积极拓展就业创业空间,不断提高就业质量。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稳步拓展社区超市、便利店和社区服务岗位,扩大就业容量。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推进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营造鼓励新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服务,明确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就业服务、权益保障办法。鼓励个人经营,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提供